控制科学与系统工程系

  北京大学控制科学与系统工程系依托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于2025年在学校全面推进“新工科”战略、优化工学学科布局的大背景下设立。作为工学部的重要学科力量,本系紧扣“新一代人工智能”“制造强国”“双碳”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聚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围绕动力学与控制、自主无人系统、群体智能决策、复杂系统智能优化等核心方向,致力于解决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控制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与系统工程挑战。

  本系以建设国际一流、特色鲜明的学科高地为目标,统筹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打造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平台。系所全面支撑北京大学“机器人工程”新工科专业建设,聚焦智能制造、低空经济、能源数智化等战略产业,积极推动控制科学与系统工程的交叉融合与技术突破。

研究方向

  控制科学与系统工程系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国际科技前沿,聚焦智能装备、自主无人系统、复杂系统智能优化、高端装备智能运维、低碳能源系统决策、群体智能与分布式控制等关键方向,开展系统性研究。研究总体涵盖控制科学与系统工程两个子方向,形成“基础与应用并重、理论与工程交融”的学科格局。

1. 控制科学方向

  北京大学控制学科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黄琳院士等学者创立,是国内最早系统开展控制理论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上世纪60年代即在最优控制与极点配置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成果,并被写入国际主流教材。2001年获评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当前,控制科学方向聚焦无人集群系统协同控制与决策、高超飞行器控制与制导、复杂关联系统耦合控制、自主无人系统智能控制等国家重大需求,持续开展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创新群体(交叉学部首批)等项目3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AC、Automatica等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重要奖项。现有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优青等高层次人才,建有无人集群实验室、网络化控制系统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推动控制科学、系统优化与人工智能的深度交叉,力争在自主无人系统与智能装备控制等前沿领域持续引领。

2. 系统工程方向

  系统工程方向起源于2005年北京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工业与系统工程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近年来紧扣大规模能源系统优化、工业系统数智化与智能运维、复杂装备可靠性与优化运筹、工业数据智能挖掘等关键科学问题,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大唐集团等国计民生行业。

  团队成员在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IISE Transactions、IEEE T-PAMI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荣获国际学会最佳论文奖、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重要奖项,教学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现有杰青、优青、青年长江等高层次人才,建有数智新能源实验室、工业系统数据分析实验室、低碳能源系统智能决策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方向面向新型工业化重大需求,聚焦分布式智能装备、大规模算力协同等前沿技术瓶颈,赋能国家重大工程和产业智能化转型。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新奥工学大楼
  • 邮编:100871
  • 电话:010-62751811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学院